一、土壤遭受污染後從表面顏色及嗅覺上不易察覺到,檢測上也不容易。當農作物減少、生長受到抑制等發生後才可能警覺到土質受到破壞了。此外,由於污染來源複雜也不容易追查出污染的源頭。
二、土壤遭受到污染後通常不易復原,總是需要經過漫長時間才有恢復的可能,尤其是已經鹽化、酸化的土壤或是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土壤。
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移動速度相當緩慢,土壤中的土粒對各類的污染物常具有強烈的吸附能力。污染物進入土壤中會逐漸形成濃縮累積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重金屬物質或是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
四、土壤中的污染物容易進入農作物中,進而影響整個生態食物鏈,當人畜食用後可能引起中毒及各種疾病的問題產生。
五、土壤污染、水污染與空氣污染關係密切,受到污染的土壤經過自然界的循環作用再將污染物重新的釋放進入水或空氣中,造成二次以上的污染。
一、工業廢水、廢棄污泥或其他有害的固體、液體廢棄物。
二、農業及化學肥料。
三、畜牧養殖業的廢水與廢棄物。
四、都市污水與家庭垃圾。
五、工業及汽機車廢氣、落塵與酸雨。
一、工業廢水中所含有的砷、鉻、汞、鎳、鉛、鎘等重金屬,會沉積在土壤中,阻害農作物的生長,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後累積到一定限量就會造成中毒的現象,重金屬也會殺害土壤中的微生物,降低土壤的自淨作用。
二、塑膠、石化、紙業、電鍍等工廠廢水,會導致農田的水溶性鹽增高,增加導電度,對農作物的影響大。造成的危害有,妨礙作物的滲透作用、改變植物的生理習慣、土壤結構的破壞等等。
三、食品、酵母製造工業的廢水,會造成土壤的缺氧現象,影響作物的產量。
四、鋼鐵、砂石、煤礦廢水中含有高度的懸浮固體物,超量時會造成土壤的缺氧現象,降低土壤的通透性,使作物生長受阻礙。
五、豬糞與畜牧廢水是高濃度的有機廢水,一但進入土壤中,短時間內土壤中的氧氣就被消耗殆盡,植物的根部缺氧容易枯死。
六、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土壤,會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和鉀含量,pH值降低、含氮量增加,容易造成作物頃倒、結實不佳多病蟲害等問題。尤其使用含鎘金屬的灌溉用水,米粒中的鎘含量增高人類食用後會影響健康。
一、土壤的吸收作用使農藥殘留在土壤中。
二、農藥在土壤中進行氣體遷移或是水相的流動,被農作物所吸收。
三、農藥在土壤中發生化學分解、光分解及生物分解作用,農藥在土壤中的殘留量會逐漸減少。
一、一般酸性的土壤多缺乏鈣、磷、鉀等要素,植物生長會受到限制。
二、植物營養要素的溶解度或有效性減低,如磷的溶解度,在中性條件下最高,酸性時最低。
三、在pH值低時,鋁、鐵、錳等元素的溶解度很大,可能導致作物遭受毒害。
四、土壤pH低時,許多種菌類的活動會受到阻礙,例如有機物的分解、氨化及硝化作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都是在土壤接近中性時才能順利進行的,pH太低會阻礙其進行,影響元素的循環作用。
一、反轉耕(翻土法):將底層乾淨的土壤與表層受污染的土壤轉換對調,藉以稀釋土壤中污染物質的濃度。
二、客土法:又可區分為上層客土法與排土客土法,前者在污染的土壤上復蓋上乾淨的土壤。後者是將受污染的土壤全部挖除,並換上乾淨的土壤。
三、施用土壤改良劑:添加化學物質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活性,常用的藥劑有石灰、硫化物、硫酸鹽、磷酸鹽等。加入石灰可改變土壤的pH值使大部分重金屬行成氫氧物化的沉澱。在通氣不良或是水分含量較高的土壤中,添加硫化物或硫酸鹽可使部分重金屬產生硫化物沉澱,降低污染物的遷移和植物吸收。
四、生物去除法:國內外已有利用花卉、蕨類、觀賞草類等植物的強力吸收性,種植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上,藉以清除污染物質。
五、土壤中水分的控制:土壤中水分的含量可控制其氧化還原狀態,掌握重金屬在土壤中的行為,例如當土壤為淹水狀況時可抑制水稻對鎘的吸收。
六、預防重金屬進入土壤中:加強水污染、空氣污染以及廢棄物的管理防治,避免污染物質利用這些途徑再次進入土壤中造成污染範圍的擴大。
一、於農藥外包裝袋或以文書說明方式告知施灑農藥的正確方法,制定農藥在農產品中容許殘留限量,以引導合理的施用量。
二、制定施用各種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當輪作不同作物時,可解決有機氯農藥的殘留性及毒害性。
三、利用石灰和灌水方式提高土壤濕度及pH值,加速有機氯農藥的分解效果。
四、提升農藥品質與技術,研發抗病蟲害效果較佳的農藥,減少施用農藥的機會。
五、已受農藥污染的土壤採用客土法、翻土法及生物處理等技術進行復育工作。
一、提供作物生產之介質。
二、提供水資源及其淨化之功能。
三、提供工程施工介質之功能。
四、提供土壤中各種生物及微生物生存空間之功能。
五、提供土壤中各種養份及有機廢棄物轉變場所之功能。
一、水分影響土壤中的化學作用和生物活動。
二、潮濕多雨地區,鹽分淋失,泥土呈酸性。土壤養分下移,肥力下降。
三、乾燥地區,蒸發大於降水,土壤中水分上升,令鹽分在地表積聚,形成硬磐 (hard pan)。
四、降水多的地區(降雨量大於600毫米),形成淋餘土或鐵鋁土。(pedalfer soil)
五、雨量少的地區(降雨量小於500毫米),形成鈣層土。(pedacal soil)
六、脫硅作用(desilication)﹕硅隨水分下移被沖至泥土下層,多在熱帶雨林發生。
一、土壤質地是指土壤中的顆粒大小分佈。
二、土壤顆粒可以分為礫石、砂粒、粉粒和黏粒。不同顆粒比例組合而成的土壤質地,影響土壤的疏水性和空氣循環。
三、美國農業部將土壤質地,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不同組成分量劃成三角表,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砂土類、壤土類、黏壤土類和黏土類。
四、不同質地的土壤決定了其持水能力、保肥能力、透氣程度和保溫能力。以土壤的持水能力而言,砂土保持水分最少,黏土最多,壤土中等。
五、砂土由於疏水程度高,保肥能力較差。黏土透水性差,土壤保肥性強。
六、土壤質地影響泥土中的陽離子交換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反映土壤化學活動程度,影響土壤的肥沃度。
七、土壤顆粒越細,表面積越大,故能吸收和保持大量的養分。一般土壤顆粒表面都帶負電荷,使帶靜電的陽離子(鹽基離子﹕鈣、鉀、鈉、錳等)被吸引到黏粒表面,令養分不易被帶走。